您的位置:综合分类 -> 朗朗书声 本版斑竹: 北流泉 
本版精华:
莫泊桑、雨果
本版新贴:
[转贴]中国古代文学(十九).
作者:北流泉[发贴:96][网站积分:1743] 发表于:2008-04-04 15:19 [回复]
中国古代文学(十九)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一章 先秦文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四节 史家之文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四、 《左 传》
    
《左传》的民本思想还表现为对民意的尊重和对舆论的重视。《左传·襄公31年》记子产不毁乡校,认为“夫人朝夕退而游焉,以议执政之善否。其所善者,吾则行之。其所恶者,吾则改之。是吾师也。若之何毁之?”《左传·庄公三十二年》更借史嚣之口,明确提出了“国将兴,听于民;将亡,听于神”的观点,强调尊重民意、重视舆论的重大意义。此外,作者还在史实的记述中不时引用一些当时广为传诵的民谣、民谚,借以表达民情。这种作法,并非单为猎奇,而实由于民间谣谚在一定程度上确乎可以反映民意。
     还有值得注意的是,《左传》又每每称引孔子之言以为褒贬,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,打上了儒家的思想烙印。与此同时,对于时代变革,《左传》维护旧的礼制,宣扬血缘宗法,故对当时一些顺应历史潮流的革新措施不满。如鲁宣公15年(前594)“初税亩”,鲁昭公4年(前538)“郑子产作丘赋”,鲁昭公6年(前536)“郑人铸刑书”,鲁昭公29年(前513)晋国“铸刑鼎”等,作者在记叙中或直接斥之为“非礼也”,或引述他人之言予以抨击,露出了鲜明的保守立场。此外,作者一方面本于“实录”精神,无情揭露了暴君的丑行,另一方面却又反对“弑君”。这不仅是维护旧礼制的必然表现,而且也反映了进步倾向与保守思想的矛盾。
     通观《左传》,又不难发现,此书对鬼神、占卜、报应之事屡屡称道,不厌其烦。这无疑是落后、迷信思想的反映。其所以如此,大概因为《左传》与《国语》一样,原来都出于宫廷史官的传诵。“文史、星历,近乎卜祝之间”(司马迁《报任安书》),这就难怪要对此类事津津乐道了。
     《左传》之文,洋洋大观,历来备受推崇。就散文艺术而论,《左传》确已趋于成熟、完善,无论叙事、写人、记言,都有不少新的成就,达到了它那个时代的最高水平。刘勰称之为“实圣文之羽翮,记籍之冠冕”(《文心雕龙·史传》);刘知几赞之为“工侔造化,思涉鬼神,著述罕闻,古今卓绝”(《史通·杂说上》),是不无道理的。
     《左传》散文艺术最突出的成就是长于叙事。《春秋》虽也记事,但文笔过于简略,往往三言两语,好似记录“流水帐”,故后人有所谓“断烂朝报”之讥。《左传》则不同。其叙事虽也尚简,但“其言简而要,其事详而博”(《史通·六家》),文约而事丰,简明而生动。与《春秋》的记事相较,实不可同日而语。至于《国语》,虽与《左传》有相似之处,但它以记言为主,记事则颇零散,不如《左传》构思之工巧和结构之严谨。
     《左传》叙事精妙优美,达到了微而显、婉而辩、精而腴、简而奥的辩证统一。诸如《郑伯克段于鄢》(隐公元年)、《宫之奇谏假道》(僖公5年)、《烛之武退秦师》(僖公30年)、《晋灵公不君》(宣公2年),以及原来分散记叙,后世选家辑为一篇的《晋公子重耳之亡》(僖公4、5、23、24年)、《子产治郑》(襄公30、31年)等等,都是历代传诵的散文名篇。它们在叙事艺术上,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
     尤为出色的是,《左传》特别善于描写战争。这是它高超的叙事艺术的集中体现。春秋战国之际,兼并战争频繁。作者生当战乱之世,耳濡目染,习于战争,故善于描述战争。《左传》之写战争,不仅结构完整,情节精彩,而且运笔灵活,不板不滞。它并不拘泥于正面的战斗场面描写,而重在描述战争的来龙去脉和胜败的内外因素,揭示其前因后果、经验教训,因而显得波澜起伏、多彩多姿。这样的战争描写,前所未有。比较典型的实例如记齐、鲁长勺之战(庄公10年)。此文与《国语·鲁语上》所载“曹刿问战”一段文字内容大体相同,但两相比较,可见《左传》之文不仅记战时之情,而且记了战前之问和战后之论。《国语》则仅记战前之问,且较冗长、芜杂,不及《左传》所记之精练、扼要、细致、传神。《左传》描写战争的卓越艺术,由此可见一斑。
     《左传》散文艺术的另一突出成就是善于写人。虽然《左传》是以年为经、以事为纬的编年史,并非自觉地以描写人物为中心,但它毕竟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历史人物。全书有姓名可稽者,几近3000之众。其中形象较为鲜明,具有一定个性的人物,为数不少。作者往往通过一系列政治、军事、外交活动的描述,刻画一个个各具性格特征的动人形象。如胸怀大志、坚定沉着、深谋远虑的晋文公重耳,志在“救世”、勇于革新的政治家子产,老谋深算、虚伪奸诈的郑庄公,野心勃勃、强横“汰侈”的楚灵王,学识超群、稳健保守的叔向,德高望重、明达机智的晏婴,勇于进取的吴王阖庐,忍辱负重的越王勾践等等;都是《左传》中颇有特色的人物形象。
     《左传》散文艺术的又一突出成就是工于记言。春秋时期,列国之间斗争复杂;外交活动空前频繁;行人往来聘问,不能不特别讲究外交辞今。《左传》大量采录了这些精彩的外交辞令,再加润色,就更为丰富。《左传》之所以能够深受历代推崇,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言之有“文”。《左传·襄公25年》引孔子之言曰:“言之无文,行而不远”。此所谓“文”,即指语言要有文采。正如刘知幾所说:“大夫、行人,尤重词命。语微婉而多切,言流靡而不淫。”(《史通·言语》)“其文典而美,其语博而奥”(《史通·申左》)。《左传》所载外交辞令,确乎言简而意深,委婉而有力。这些外交辞令,在当时的现实政治生活中,都曾经实实在在地发挥过作用,无不是经受过实践检验的言辞。又经一番加工,于是千古传诵。
     《左传》不仅是杰出的历史著作,被誉为“立言之高标,著作之良模”(刘知幾《史通·烦省》),称为“史之极也”(朱彝尊《经义考》卷169引贺循语),为历代史家所景慕、崇奉;而且是光辉的散文典范,为后世文人所激赏、取法。陆游说:“前辈于《左氏传》、《太史公书》、韩文、杜诗,皆通读暗诵。”由此可见《左传》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高、影响之大。
发表回复:
标  题:  

登录名: 密码: 我要注册


分类精华